報告題目 |
衰老的神經生物學機制 |
報 告 人 |
蔡時青 |
報告時間 |
2025年5月30日 13:30-15:30 |
報告地點 |
D241 |
報 告 內 容 簡 介 |
報告人簡介: 蔡時青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博士,美国新泽西州立(Rutgers)大学博士后。2009年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和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201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 2019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20年获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中科院优秀博士生导师等荣誉;获得2023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以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Nature Aging, Molecular Cell, PNAS等国际焦点期刊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研究偏向主要包罗:1)大脑衰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通太过析个体之间衰老速度差异的遗传基础,发现了一条新的胶质细胞-神经元信号通路调控衰老速度(Yin et. al. Nature, 2017); 通过全基因组筛选发现新的抗衰老靶标基因,分析了认知衰老的调控机制 (Yuan et. al. Nature, 2020)。2)离子通道功效调控机制研究。系统性地研究钾离子通道的表达和运输机制(Li et. al. Mol cell, 2017;Chen et. al. J neurosci, 2015);构建离子通道疾病动物模型,通过小分子化合物筛选,研究离子通道致病突变体的功效纠正及其机制研究(Jiang et. al. Nat Commun, 2018)。 報告內容簡介: 寿命和康健寿命可由差异机制调控,因此延长寿命不再是抗衰老的唯一目标,寻找有效途径来延缓行为和认知等功效退化已成为衰老研究领域中的要害点和难点。報告将介绍神经递质在动物衰老历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且通太过析个体衰老速度差异的遗传基础,揭示调控行为和认知衰老进程的因子的重要因子。 |
承辦單位 |
生命科學學院 |
發布日期 |
2025-05-28 |
歡迎廣大教師、學生參加! |
文:黄芳 / 图:无 / 审核:缪鸣安 / 责任编辑:孙晓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