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嘉兴大学研究员周二军应邀来校作学术陈诉。讲座由质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长陆仕荣主持,吸引了多位主干教师及研究生、本科生前来聆听。

講座現場
周二軍以“高開路電壓有機光伏電池质料與機理”爲題,詳細地介紹了課題組近年來在該領域的研究结果。首次將苯並三氮唑(BTA)、喹喔啉(Qx)、噻吩吡嗪(TP)、噻唑烷二酮(TD)等缺電子基團應用于寬帶隙非富勒烯受體的設計中,隨後提出了“同A战略”,即接纳同樣的A單元來構築給體和受體质料,以此獲得開路電壓在1.0V、1.1V、1.2V、1.3V的最高性能的光伏電池,這類寬帶隙非富勒烯受體在疊層器件、室內光伏、三元有機光伏等方面具有極大的價值;開發了一種非鹵聚合物QQ1,實現了全聚合物光伏電池19.2%的效率;開發了多種陰極界面质料NDTI1和SePDI3,和經典界面质料相比,效率提升明顯;在器件機理方面,深入研究了激子分離驅動力這個重要的學術問題,對于理解並打破開路電壓和短路電流之間的制約提供了新的機會;開發了一些空穴傳輸聚合物质料,應用于高效的CsPdI2Br單節及疊層電池。
專家簡介:
周二軍,嘉興大學研究員。2001年本科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2007年博士畢業于中科院化學所,師從李永舫院士;2007年至2014年先後在日本東京大學和理化學研究所(RIKEN)從事博士後研究事情。主持多个科研项目,包罗国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项目(4项)、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及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加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一直从事有机及钙钛矿光伏电池的研究事情,在高开路电压有机光伏质料器件及机理、高效率聚合物给体质料设计、高性能全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结果。累计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被引用12000余次,h-指数为62(google scholar数据)。其中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Nat.Commun.(2篇)、J.Am.Chem.Soc.、Angew.Chem.Int.Ed(5篇)、Adv.Mater.(6篇)、Energy Environ.Sci.(4篇)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